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要闻>正文

雨花区丨社区改革,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2018-10-08 16:48  [来源:潇湘晨报 ]   [责编:黄爱民]
  潇湘晨报记者 李姝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新时期的改革,是一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雨花区用润物无声的社区改革,诠释了何为改革的温度。

  雨花区是1996年长沙市行政区划调整设立的新城区,位居长沙市东南一隅,建制沿革于原长沙市郊区。由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没有城市中心的光环加持,雨花区一度是人们眼中的“城乡接合处”。

  但改革,一直存在雨花区的基因里。长沙市郊区(雨花区前身)是革命老区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郊区人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新城区后,雨花区大力发展各大产业,通过创新与改革,成为长沙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步入新时代,雨花区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社区改革,就是雨花区交上的一张新答卷。党建引领,管理模式护航,优化硬件,减负增效——雨花区的社区改革因其人文关怀的底色,让改革深入人心。

  在社区党建中,雨花区社区党组织坚持发挥堡垒作用。融城苑社区成立了“党员360”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为社区的困难群众送米送油,将基层党建变成一件件平凡又不凡的实事,将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

  在社区治理上,雨花区创建“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为社区治理提供了“雨花样本”。长钢社区将党支部、业委会、监委会、物业形成有机整体,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解决了多年物业纠纷的顽疾,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小区”。

  社区提质提档,让雨花区群众全面实现“安居梦”。曾经居民直言“连农村都不如”的井巷社区,以前厂房遍地、四处尘土,现在焕然一新,小公园绿草如茵,雨花区用行动证明,提质提档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曾经“办事难”是老百姓普遍的痛点,如今在社区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在雨花区金地社区,138项公共服务项目,在一个窗口就可以进行查询和办理,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再也不需要纠结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雨花区社区事务“一口式”受理开展以来,居民群众办事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所跑单位减少60%以上,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在这些改革中,不难看出其中的深意:只有将改革深入社区,深入到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人们才能感受到改革的温度。改革对百姓而言,就是办事“最多跑一次”,就是家门口有了小公园,就是遇到困难了有人来搭把手。当老百姓由衷地为社区改革点赞,将生活在其中的自豪感转化为责任感,这样的改革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改革是解决问题 长钢社区:“四位一体”管理,小区变成“小花园”

  7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雨花区左家塘街道长钢社区的佳润新都小区。一进大门就看到一个观赏水池,水池上的展览架摆满了盆景。小区里,家家户户窗台都种植着花木,可谓处处是空中花园,“这是因为小区有个‘花友之家’。”长钢社区书记钟莉芳说。

  其实,在11年前,佳润新都和很多小区一样,也面临着管理难、矛盾多的问题,但长钢社区用一套“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化混乱为模范,为小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建立“四位一体”模式,纠纷迎刃而解

  佳润新都的业主来自四面八方,人员素质、经济条件等均有差异,加之小区出现了开发商侵犯业主权益的问题,导致小区矛盾重重。

  “矛盾最突出的时候,业委会几乎瘫痪,物业走了好几家,出现停水断电都没人处理。”李铁军今年83岁,已在小区居住了十多年,说起刚搬来时的情形,他还记忆犹新。

  2007年,长钢社区做出了一个“吃螃蟹”之举,在获得雨花区决策者支持后,小区成立了长沙市第一个小区党支部。这种以小区为单位成立党支部的做法,在当时算得上是创新之举,小区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李铁军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一成立,就重新选举了业委会,成员大多是党员。新业委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解决了开发商侵权问题,开发商准备将小区48个车库租给外人,党支部花了一个月时间制止了这件事。

  接下来,党支部号召每个楼栋选出一名楼栋长。就这样,从社区党委到小区党支部,再到楼栋党小组,管理网络建立起来了,家家户户都“串”起来了。

  针对业主关心的物业维修基金的使用问题,在党支部的牵头下,小区成立了业主监督会,专门监督维修基金等财产的使用。

  就这样,佳润新都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监督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模式初见雏形:小区党支部担任“召集人”,规划小区发展目标和方向;业委会担任“执行员”,代替业主履行职责;业主监督会担任“监督员”,监督资金使用;物业公司担任“服务员”,为业主提供公共服务。

  为业主办实事,小区处处是花园

  在佳润新都,几乎80%的阳台都是一片郁郁葱葱,整个小区像个小花园。这是因为,佳润新都有个“花友之家”。

  “花友之家”正是社区“四位一体”管理体制的成果。井巷社区将小区架空层开发出来,打造了“花友之家”,门口牌子上写着值班党员的名字和电话,花架上摆满了绿萝、兰花等。“自从有了‘花友之家’,小区绿化越来越好。”李铁军说。

  不仅如此,在“四位一体”管理体制下,小区做成了不少实事。小区的消防设施从2002年安装起就没更换,小区党支部动用维修基金16万余元,对消防、喷淋、楼道防栓等设备进行了更换。小区还动用维修资金15万余元,为160余户业主解决了漏水问题。

  68岁的喻学智已在小区生活了15年。说起小区变化,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区很有自豪感”。

  改革是提高效率

  金地社区:138项公共服务事项“一口式”受理

  7月18日上午,金地社区的办事大厅很是热闹。“来,站到台阶上,进行人脸认证。”从早上开始,陆续有老人前来办理退休认证,招待他们的是社区志愿者杨阿姨。别看杨阿姨是名退休老人,她熟练地操作自助服务一体机,指导老人进行人脸认证,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

  “以前我们进行退休认证,还要去自己单位的离退办。自从实行‘一口式’受理,办什么都方便。”杨阿姨说。

  高龄老人生活津贴、低保申请、老年证办理……过去办理这些项目,老百姓需要到社区专干那里去咨询、办理,不仅老百姓办事麻烦,社区专干工作也繁重。

  2017年开始,金地社区作为雨花区承接民政部“社会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课题的试点街道,坚持把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率先试点社会事务“一口式受理”工作,居民办事由“一门式”变为“一口式”,服务方式由“专科式”变为“全科式”,“专干”变为“全干”,最大程度实现了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黄君是金地社区推行“一口式”受理后来到金地社区工作的,她的工作岗位就是“一口式”受理的“窗口”。“社区居民的所有事项都到我这里咨询、办理,只要资料齐全,就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黄君说。她打开自己电脑上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138个事项,个个都有明确的所需资料和办理流程,黄君可以解答居民所有关于这些类别问题的咨询,并在前台进行办理。

  金地社区的“一口式”改革,全面梳理街道权限内的9个部门138项服务项目和办理程序,把原来分散的社区服务项目进行归并,设置功能统一的前台受理窗口,让居民一个服务窗口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一口式”模式下,办事居民只需要一个综合业务窗口就能办结以往在三个窗口才能办结的业务,群众办事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所跑单位减少60%以上。

  改革是幸福生活

  井巷社区:环境好了居民心情也舒畅了

  从没有路灯到晚上路面也亮堂,从遍地垃圾到建成小公园……井巷社区用提质提档的变化说明:当改革真正深入人心,也会带来人的改变。

  井巷社区位于燕子岭附近。燕子岭公园绿草如茵,沿着一条人行道往上走,就来到了井巷社区。小区道路宽敞整洁,每栋住房一楼贴着砖墙,楼房统一为黄色,小区楼下还有健身场所。看到这些,你可能想象不到,就在几年前,井巷社区还遍地是小工厂、小作坊,随处可见违章搭建,居民自牵的电线密密麻麻,像一层层蜘蛛网。

  脏乱差社区变成“复古小院”

  69岁的吴固根在井巷社区住了近30年,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生活在“公园”里。

  吴固根老家在农村,他一度认为井巷社区“连农村都不如”。农村还有绿水青山,井巷社区远离市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小工厂和小作坊,每到夏天,米粉厂、肠衣厂臭味扑鼻。社区里的路是泥巴路,两边还有菜地,“落雨就是一脚泥溅到屁股上”。

  夜晚没有路灯,晚上回家的人要备上手电筒。“连的士都不愿意进来。”吴固根说。

  2016年11月,井巷社区计划进行社区提质提档。2017年5月,施工队正式进场。过完年后,井巷社区基本完成改造。

  原本小工厂聚集的地带变成了现在的燕子岭公园。社区修了马路,装了路灯,对房屋进行了整改。现在的井巷社区,房屋虽老旧但整洁有序,带着时光痕迹的老楼栋,有点“复古小院”的味道。

  “晚上走在路上也亮堂堂的。”朱桂娥已经78岁,说起井巷社区的变化,她最在意的就是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变化,“以前居民乱扔垃圾,现在大家都自觉了,还会主动对垃圾分类。”

  提质提档让居民生活舒心

  彼时,井巷社区的问题不仅在于环境差,居民对社区工作缺乏信任也是症结之一。十几年前企业改制,一大批井巷居民没了工作,他们成为改制阵痛的承受者,不少人常年纠结在与原有企业的纷争中。居民和企业的矛盾也转化为对社区的不信任。

  这导致提质提档刚进行时,甚至遭到了居民的反对,有人坐在院子里阻挡施工队进场,不肯接受社区提质提档的“改革”。

  “我们只能一家家地上门做工作,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社区提质提档指挥长黄赤松说。老百姓生活不易,工作小组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到了改造老小区的时候,黄赤松提出,先对其中4栋进行改造,让居民看看改造的效果。当四栋住房被重新粉刷,焕然一新时,居民都同意了改造。

  半年时间,井巷社区完成1300米社区主次干道改造,路灯、庭院灯综合提质改造共计120个;统一整改地下管网、社区明暗沟、井盖等,新建化粪池60个,疏通下水道1250米;21栋居民楼外墙粉刷和贴砖,统一厨房外观整改、安装滴油管道,屋顶做防水处理,741户居民享受到改造成果。

  社区环境好了,社区里开始有了绘画班、舞蹈队。“居民生活环境好了,文化活动搞起来了,心情舒畅了,心结就解开了。”黄赤松说,“提质提档不仅仅是居住条件的提质提档,更是大家精神的提质提档。”

  改革是凝聚人心

  融城苑社区:七支服务队将社区“融”在一起

  每天傍晚,佩戴红袖章、手持小喇叭的社区义务巡逻队,坚持两轮巡逻;买菜购气,义务跑腿队一个电话就能上门提供帮助;150米的党建文化长廊,既是“展示台”也是“点评台”……在融城苑社区,党建工作把社区居民真正“融”在了一起。

  “党员360”是融城苑社区打造出的党建品牌,也是融城苑独创的党建工作新模式。融城苑社区的“党建360”服务队,包括贴心医疗服务队、妈咪宝贝护绿队、快乐跑腿服务队等7支队伍,包揽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63岁的崔永忠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快乐跑腿队的队长,他已经为社区居民“跑腿”七年。社区老人多,有人腿脚不便,崔永忠经常帮着这些居民买米、买电、购气。他的车也就经常拿出来“私车公用”,“多的时候一天跑腿十几次,少的时候一两次”。

  社区里有一位叫周兴国的居民,腿脚不便,还因鼻癌病了六七年,崔永忠经常开车送她去医院。周兴国女儿高考那年,崔永忠特意开车接送小姑娘高考。正是因为社区的关怀,现在每逢社区活动,周兴国总是积极参与者。

  “社区党员服务好,逢年过节就来送米送油。”65岁的熊健康每星期都会去社区搞两次卫生,说起社区,她笑容满面。

  近年来,雨花区井湾子街道融城苑社区党总支做足“融”字党建文章,立足于“融心、融情、融力、融和”为内核的“融”文化,通过“红色监测站”“党员360”“雷锋家族”等服务载体,让昔日旧乱社区变得其乐融融。

  融城苑社区主任刘婷说,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明显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扫码关注公众号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