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观察>正文

【观点】垃圾分类如何“落地”

2018-09-27 18:56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黄爱民]
 
日本街头的垃圾箱(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内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图片来源于网络)

  华声在线9月27日讯(文/陈凤)依据书面解释,垃圾分类是人们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标准,分类投放,以便于回收利用。这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提到垃圾分类,很多人会想到德国和日本,实际上,中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国家。1957年7月12日,一篇名为《垃圾要分类收集》的文章,出现在当时的《北京日报》头版头条,鼓励大家将废报纸、旧衣服、水果皮、火柴盒、牙膏皮等,按照要求分类回收,送至废品站换钱。然而,最早提出垃圾分类的中国,为何今天没有走在世界前列呢?
 
  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态,分析他国成功之道,反观自身不足,不难发现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
 
  德国和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国家高度重视。两国自然资源较为匮乏,且又都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维持经济发展的工业国。德国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日本是一个岛国,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需要从海外进口。两国领导和有识之士不得不思考如何节约并有效利用资源。两国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大力宣传推广,使垃圾分类和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并外化为民众的日常习惯。
 
  二是国民的认同与支持。两个国家都以“工匠精神”著称。垃圾分类将简单的事情“精细”化,不仅需要学习了解相关的方法和规则,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在所有国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收获“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的可观成效。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垃圾分类行动有效实施,节约下来的可回收利用资源一定多于德国和日本。但是,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同时,垃圾分类理念“提出早,起步晚”,就整体而言,垃圾分类要“落地”,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一些宣传措施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人心。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具体的分类知识、分类方法尚未普及,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垃圾分类的自觉性有待培养。
 
  二是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在不少人眼里,垃圾分类是将“扔垃圾”这件小事“复杂化”,如果没有相应的硬性约束和有效监督,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初期难以实施。
 
  三是缺乏完善的操作流程和配套设施。垃圾该如何分类、运输、储存、处理以及回收利用,需要整套的规范流程。然而,目前,作为公共设施的垃圾桶和垃圾箱,尚未进行分类或者分类简单(仅标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附近也没有相关的投放说明,如此一来,民众即使有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也无法实现分类投放。同时,不少工作人员在处理垃圾时,也未按垃圾分类的要求严格操作,有的甚至将原本已经简单分类的垃圾。又重新混合在一起,最后导致回收利用的人工成本大幅提高,垃圾分类成效甚微。
 
  四是相关企业起步晚,专业人才少,技术水平低,运营资金不足。垃圾处理的设备设施价格不菲,若是投入大而收益甚微,或是盈利周期太长,势必影响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难以推广。
 
扫码关注公众号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