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健康>正文

守护健康之路 ——长沙市医师队伍建设剪影

2018-08-16 09:3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黄爱民]
    李曼斯 邓桂林

    8月19日,中国将迎来第一个“中国医师节”,以此激励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面对健康中国的民众诉求和大势所趋,一支高素质的医师队伍正在加快集结。在长沙,同样不乏德艺双馨的优秀医师。近日,记者来到长沙各医院,搜寻他们的故事。

     3D打印的神奇

    用3D技术打印骨骼,再安装到身体里,这听起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在长沙第三医院骨科,这一“时髦”技术已经成熟运用4年。雷青,正是这一技术的探路人。

    2013年,该院骨科主任雷青偶然接触到3D打印技术,立即预感到其在骨科应用上的巨大潜力。他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自此开始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研究。

    2016年,长沙市民熊先生被确诊为骨盆骨折。按照传统治疗方法,其解剖部位神经、血管交错,术中可能因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难以抉择之际,雷青认为3D打印术可以发挥出恰到好处的作用。

    “以‘量体裁衣’的方式打造每一块骨头、每一个关节、每一处脊椎,精确程度高,恢复效果好。”雷青说。

    果然,熊先生的手术只用了1个小时,远远低于传统手术时间。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到出院时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

    雷青带领科室研究的3D打印技术填补了省内多项空白,获得10项国家专利。

    大医精诚。医疗技术的飞速提升,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更多便捷与希望。练就火眼金睛的“B超神探”长沙市第四医院医师何秀波、利用中医药特色治疗眼部疾病的宁乡中医医院眼科主任姜尚萍、三帖中药解决常见病的长沙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卿照前……一大批医师正为此而努力。

      乡村医生的坚守

    沿着浏阳市区往东30公里,连云山脉宝盖山下有一宝盖寺村。1000余人分散居住在村上的各个山头角落,最远的距离村卫生室20多里路。

    王申根是这里的乡村医生,怀揣着回报家乡的信念,他从1990年回乡工作至今,一干就是28年。

    谁家人有什么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哪种疫苗,王申根的心里都一清二楚。28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每一个山头角落,只要村民有需要,他都随叫随到。

    2014年的一个凌晨,大雨瓢泼。已经入睡的王申根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村里有一位老人不慎从床上摔下,大腿摔伤痛得无法行走,精神状况也十分糟糕。王申根医生立即背上药箱,向山路走去。

    忽然,眼前大片泥石从山上滑落——山里发生了泥石流。王申根咬咬牙,等恢复平静后,踩着滑落下来的石头小心地蹚过去。在风雨交加的漆黑夜晚,他凭借着异乎常人的毅力赶到了患者家中进行诊治,及时化解了老人的痛苦。

    “乡里乡亲之间都太熟悉了,打个针,拿个药片什么的,都是小事情,不能太计较了。”王申根说,有时候患者医药费不够,他便为其减免或垫付。对行动不便的病人,他都会上门提供服务。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家门口的好医生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标配。3年来,长沙市培养全科医师498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达标率100%,城乡居民基层就诊满意度达90%以上。

     名医专家的初心

    怀揣“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肩负防病治病、传播健康的使命,医者的初心崇高而神圣。面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又如何奉守初心?

    2014年,曾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市民刘霞照例来到湘雅医院复查,却得知主刀医生胡国潢已调至长沙市第四医院。

    “这么有名的专家,为什么会离开湘雅,选择市级医院?”刘霞转而“追”至长沙市第四医院找胡国潢就诊,并问出了许多疑惑的问题。

    “患者一旦患上疑难疾病,一般县级、市级医院不敢接手,只能往省部级医院送,而大医院往往病人太多,难免会耽误病情。解决看病难,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胡国潢说,他之所以转战市级医院,就是希望用20年一线医院工作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带动基层医院的发展。

    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长沙市第四医院普外科的医疗能力和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成为首批长沙名医工作室。

    秉着对生命的敬畏,医者守护着健康之路,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让生命有尊严、让医生有尊严,健康长沙的美好愿景近在眼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