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华声社区>社区观察>正文

为美丽乡村建设插上“科技创新”翅膀

2018-07-17 11:0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黄爱民]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致贺信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既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硬手段工具,也是体现发展水平的软实力标志。乡村的生态价值与生活价值作为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的物质资源,也包括文化的非物质资源——它们都是我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价值利用的重要发展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开发这一资源的重要抓手。

    湖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84个,其中省级授牌的美丽乡村示范村210个,约1.2万个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在这一进程中,主要是对人居环境、硬件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和重新规划建设,但科技创新的技术成果尚未有效紧扣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基本特征要求得以及时转化应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应用于传统生态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还有待精细化、制度化。

    着眼湖南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点面差距难缩小、规划难落实、运行维护难持续、建设资金难筹措、支柱产业难培育、以城带乡难推进等一系列问题,只有积极推动生态治理科技产业化发展,致力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兴产业发展,更多更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推进湖南美丽乡村建设。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进行战略布局,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整合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以应用增效为核心的集成创新,落实“五位一体”“多规合一”目标,将湖南乡村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构建乡村文化数字化系统,塑造新型文化业态。乡村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振兴,农民富既要“口袋富”,也要“脑袋富”,农村美既要环境美,也要气象新,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发展。应进一步挖掘和传扬湖湘文化精髓,促进文化创意和科技的融合。应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运用——这一工程不仅能增强文化自信,也是传承发展湖湘乡村文化特色,使之精细化、产业化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应建设主题型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示范工程、设立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本土文化与时尚创意设计、旅游产业结合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促进多领域交流融合。建立创意设计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开发乡村(非遗)资源的服装服饰、工艺美术、印刷包装、日用陶瓷等品牌设计、产品打造;建立数字化虚拟展示平台,强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技艺与手工艺制品、民艺民俗文化等的推介;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集成和应用为中心,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乡村民众运用数字媒体、微电影等大众APP软件丰富文化生活……要通过一系列现代科技应用,提升乡村生态文化资源的数据分析和保护,逐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智能交互机制,使科技、文化、艺术、商贸等多领域、多行业在乡村实现交流融合,从而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科技创新引领模式。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培养乡村科技创新人才。应以乡村生态文化市场建设为方向、企业为主体、相关政策为引导,以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带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健全产学研技术创新协同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院校流动,将生态科技文化项目融入高校课堂或企业生产,使学生的田野调查为科技创新提供鲜活数据,使企业开发为科技创新提供市场导向。同时完善高校、企业融入协同创新政策,为培养乡村生态科技创新人才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平台,从而促进湖南乡村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大力推行绿色创新设计,确保乡村生态治理有效。绿色设计属于科技创新范畴,是指在开发产品全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生态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中,应高度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设计理念,将绿色设计与科技创新应用结合起来。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乡村建设的战略布局中,不仅要着力湖南绿色产业的品牌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还要通过科技创新引导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优化乡村人文环境,才能确保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有效推进。(执笔:周萍)
扫码关注公众号

欢乐迎新年

长沙市政务服务工作“揭榜竞优”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长沙望城再启“买房送车”活动,双11送出奔驰汽车大奖!